2010年 第6期

显示方式:
微量稀土La对细晶W-Ni-Fe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曾毅, 范景莲, 李勇明, 刘涛, 田家敏
2010, 28(6): 403-406.
摘要:
采用喷雾干燥-热还原方法制备了纳米级93W-4.9Ni-2.1Fe复合粉末和添加了微量稀土La的复合粉末.研究了微量稀土La对合金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稀土La的加入能够有效增加粉末的分散度;微量稀土La在合金中主要以中间相WxNixFexLax0x(摩尔比)的形式分布于粘结相中,该中间相在细化晶粒的同时对杂质元素Ca具有较好的亲和力,使合金性能得以提升.但随着过量La的增加,其生成的中间相容易在钨晶界和钨与粘结相的相界面上产生偏聚,降低了合金的界面结合强度,从而使合金性能降低.
W-Ni-Fe粉末注射成形中侧浇口对流动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许静静, 蒋炳炎
2010, 28(6): 407-410,414.
摘要:
以一套浇口可更换的阿基米德螺旋线试验模具为基础,通过试验和运用数值模拟软件Moldflow研究侧浇口深度尺寸对W-Ni-Fe合金粉末注射模成形流动性能的影响.从模拟数据得到L-H曲线图,显示侧浇口深度尺寸与螺旋线测试模中喂料的流动长度不成比例关系,为非线性,曲线波浪状明显;在6个不同深度尺寸的侧浇口中,仅注射压力改变时,流动长度最长出现在浇口尺寸1.8 mm时,此处流动性能最佳,而非最大浇口尺寸处.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之间的差值相对较小,对浇口尺寸的研究而言,其最大误差小于7%,模拟与试验结果间具有可比性.
添加剂对Ag/TiB2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李桂景, 王献辉, 邹军涛, 梁淑华, 范志康
2010, 28(6): 411-414.
摘要:
研究了微量添加剂WO3对Ag/TiB2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Ag/TiB2复合材料的组织进行了表征,对硬度和电导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WO3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烧结性能和TiB2在Ag基体上的分布.与未添加Ag/TiB2复合材料相比,添加1.0%(质量分数)WO3后,Ag/TiB2复合材料的密度、硬度和电导率分别提高了8.0%、10.0%和47.0%,而且材料的塑性有所改善.
FGH95镍基合金的组织结构与蠕变行为
谢君, 田素贵, 周晓明, 钱本江, 伦建伟, 于莉丽, 汪武祥
2010, 28(6): 415-419,429.
摘要:
通过蠕变曲线测定和组织形貌观察,研究了FGH95合金的蠕变特征与变形机制.结果表明:经高温固溶及"盐浴"冷却后,FGH95合金的组织结构由细小γ'相及粒状碳化物弥散分布于γ基体所组成,由于沿晶界不连续析出的粒状(Ti,Nb)C相可提高合金的晶界强度,并抑制晶界滑移,故使其在650℃、1 034MPa条件下有较小的应变速率和较长的蠕变寿命.合金在蠕变期间的变形机制是位错切割γ或γ'相,其中,当(1/2)<110>位错切入γ相,或<110>超位错切入γ'相后,可分解形成(1/6)<112>肖克莱不全位错或(1/3)<112>超肖克莱不全位错+层错的位错组态;蠕变后期,合金的变形特征是晶内发生单取向和双取向滑移,随蠕变进行位错在晶界处塞积,其引起的应力集中致使裂纹在晶界处萌生及扩展是合金的蠕变断裂机制.
粉末飞行之研究——Ⅱ粉末在离心雾化风场中的飞行轨迹
王崇琳
2010, 28(6): 420-429.
摘要:
讨论了雾化容器内风场的产生和表示法,用幂函数或指数函数描述一维风场的速度和方向,采用两步法和相对速度法编写了Fortran语言计算程序,对比了两种计算法,认为相对速度法结果更可信;计算了粉末颗粒在风场中的运动,风场对细颗粒粉末的运动影响较大,当风场较大时,细颗粒的粉末会随风场飘向远处,而风场较弱或受到抑制时,细粉则集中于雾化器中心附近;研究了细颗粒粉末在低压气体风场中的飞行,压力对颗粒飞行轨迹无影响,但因雷诺数很小,此计算结果待核实.
热压制备Mo-Nb-Si系新型高温金属硅化物合金
宋秋香, 陈辉, 马勤
2010, 28(6): 430-433,452.
摘要:
以Mo粉、Nb粉和Si粉为原料,采用机械活化/热压工艺制备(Mo1-xNbx)5Si3(x=0,0.4,0.6,1.0)型高温金属硅化物.通过XRD、SEM和EDS等分析手段对合金试样进行物相分析、显微组织观察、微区成分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合金试样的主要物相为Mo5Si3、α-Nb5Si3、γ-Nb5Si3及其(Mo,Nb)5Si3和β-(Nb,Mo)5Si3固溶体相,Mo有助于高温相β-Nb5Si3的相稳定;随着Nb含量的增加,硬度值呈上升趋势,合金硬度较高,达1 311.5~1 397.5HV;试样的压痕断裂韧度和抗压强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x=0.6时断裂韧度和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分别为4.71 MPa·m1/2和1 637 MPa,Nb5Si3和Nbss(Nb基固溶体)有助于合金断裂韧度的提高.
三明治复合结构泡沫铝的制备及界面组织分析
王录才, 陈玉勇, 游晓红, 王芳, 武建国
2010, 28(6): 434-438,457.
摘要:
采用冷压预制块(芯)与钢面板热压,然后发泡的工艺制备出了泡沫铝三明治复合结构(AF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元素线扫描对界面的微观组织及生成相成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和分析表明,热压过程中钢面板与芯部通过机械变形和元素扩散形成了牢固结合;发泡过程中,通过Fe、Al元素在界面的相向扩散,生成了FeAl3金属间化合物及(FeAl3+Al)共晶凝固组织,板芯间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界面.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AlN/Al复合材料
敦博, 贾贤, 贾成厂
2010, 28(6): 439-442,462.
摘要:
AlN/Al复合材料是一种高导热复合材料,但现有制备工艺较为复杂.本文采用高能球磨的方式制备混合粉末,随后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成功制备出AlN-20%Al材料.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AlN/Al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大于97%,热导率为52.8W/m·K,烧结温度与传统的AlN相比降低了约200℃.
固相合成硅酸锂粉末的影响因素分析
董红英, 马文, 张建勇, 赫晓东, 宋峰雨
2010, 28(6): 443-447,472.
摘要:
以常见的锂盐与二氧化硅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高温CO2吸收材料--硅酸锂.通过DTA及热力学Φ函数分析,选择碳酸锂及二氧化硅作为原料.利用TG-DSC、XRD及SEM等技术对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等合成因素对产物的组分及形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700℃下恒温6h获得了组分单一、形态特征较好的硅酸锂材料.
高速压制技术(HVC)在制备W-15Cu合金中的应用
余惺, 王志法, 张启旺, 姜国圣, 阮涛
2010, 28(6): 448-452.
摘要:
在熔渗法制备W/Cu合金的过程中,采用细钨粉(1.85μm)制备的钨铜合金与采用粗粒度钨粉制备的钨铜合金相比组织更均匀,产品性能也更好.但以细钨粉为原料,采用传统压制工艺很难得到相对密度达到72.40%的W85骨架,因而得不到成分为W-15Cu的合金.本试验采用高速压制技术(HVC)成功获得相对密度达到72.40%的细粉W85骨架,然后在氢气炉中,1 400℃高温熔渗制备得到W85/Cu合金.采用扫描电镜(SEM)对钨铜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成分进行观察与分析,并测定材料的密度、气密性、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结果表明:采用高速压制技术结合熔渗工艺制备的W-15Cu材料相对密度达到99.5%;热导率为177W/(m·K),气密性(He吸附)为1.0×10-9Pa·m3·s-1和热膨胀系数(150℃)为6.9×10-6/K,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相应热沉材料的要求.
湿磨时间对低钴超细硬质合金硬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
汪中玮
2010, 28(6): 453-457.
摘要:
为进一步提升低钴含量6%(质量分数)超细硬质合金的质量和生产稳定性,本文就超细硬质合金混合料生产工艺参数中湿磨时间对超细合金微观结构及其硬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对于生产低钴超细硬质合金来说,混合料长时间湿磨主要起混合均匀和活化作用,而对混合料粉末的破碎作用较小,但若湿磨时间过短(<60 h),则容易在合金中形成微孔隙和钴池现象,而湿磨时间过长(>90 h)又容易在合金中形成晶粒长大和夹粗现象,最终都影响到低钴超细硬质合金的硬度和抗弯强度.
银钨合金W分离回收工艺的研究
王琪, 娄德大, 周全法
2010, 28(6): 458-462.
摘要:
以银钨合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从钨基合金废料中回收W的工艺流程,考察了焙烧、硝酸浸取以及煅烧等过程中工艺条件对分离效果和回收率的影响.试验证明在适当的条件下,银的浸出率可达到99%以上,从而保证了钨的分离和回收效率.
Fe-Al合金多孔材料研究进展
王峰, 奚正平, 汤慧萍, 汪强兵, 杨保军
2010, 28(6): 463-466.
摘要:
Fe-Al合金多孔材料具有比常规多孔材料更好的耐高温氧化、耐腐蚀、高强度等优异性能,但是由于室温脆性大、延展性低,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综述了Fe-Al合金多孔材料的特性、应用现状以及在制备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阐述多孔材料在洁净煤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了Fe-Al合金多孔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易切削高耐磨性气门座圈材料开发
河田英昭, 韩凤麟
2010, 28(6): 467-472.
摘要:
用于发动机的气门座圈是用于和气门相配合,使燃烧室保持气密性的一个零件.对气门座圈要求的性能是,耐磨性高与对气门的侵蚀性小.通常,对汽油发动机进气气门座圈材料,最优先考虑的是成本.可是,最近为应对发动机输出功率较高和类似工况,现在进气气门座圈也需要高耐磨性.一直在强烈要求开发一种既能满足这些要求又使成本增高最少的新材料.作为这项研究成果开发的材料,当用于汽油发动机进气气门座圈时,耐磨性与切削性高,而和通常使用的为改善切削性经含浸树脂处理的材料相比,由于省掉了含浸树脂处理,从而减低了成本.在这篇报告中阐述了新材料的开发与特性.添加的硬质颗粒的类型与数量都强烈影响气门座圈(VSI)的耐磨性.在这项研究中,通过添加5%(质量分数)Fe-Mo-Si合金作为硬质颗粒制造的材料,其耐磨性优于常规材料.不进行含浸树脂处理,采用析出MnS法得到令人满意的切削性.新开发的气门座圈(VSI)材料达到了耐磨性、切削性及成本的开发目标.从2005年10月,新开发的气门座圈材料开始进行批量生产.
信息动态
2010, 28(6): 473-47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