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4期

研究与开发
粗晶WC-Co硬质合金强度和密度影响因素的变量搜索试验研究
张正富, 彭金辉, 郭圣达, 李芳, 袁明健, 张华明
2011, 29(4): 243-249.
摘要:
采用粉末冶金气压烧结技术制备了粗晶WC-Co硬质合金,运用变量搜索试验设计研究了碳含量、烧结制度、钴含量、镍含量、球磨工艺参数对合金的抗弯强度和致密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对抗弯强度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烧结制度与球磨球料比的交互作用,烧结制度与镍含量的交互作用,钴含量与球磨时间的交互作用,钴含量,碳含量与球磨时间的交互作用;对相对密度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钴含量,烧结制度与钴含量的交互作用,烧结制度,镍含量与球磨工艺参数的交互作用.
熔渗-锻造-轧制制备Mo-15%Cu的研究
阮涛, 王志法, 姜国圣, 唐仁政
2011, 29(4): 250-254.
摘要:
Mo-Cu合金由于其高导热性和可调的低热膨胀性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目前Mo含量高于80%(质量分数,下同)的Mo-Cu合金的制备存在很大困难.提出了一种制备高Mo含量的Mo-Cu合金的新方法:将Mo粉压制成相对Mo-15% Cu合金密度的60%的压坯;Mo压坯与合金成分配比所需质量的Cu片一起在1200℃熔渗2h得到预熔渗坯;熔渗坯在950℃锻造得到接近完全致密的合金;锻造所得合金先在600℃热轧变形70%,然后冷轧变形10%.试验结果表明,用此工艺制备Mo-15% Cu合金的综合性能良好,低相对密度(83%)的预熔渗坯经锻造后相对密度提高到99.8%,导热系数从146 W/(m·K)提高到188 W/(m· K),热膨胀系数降低到7.8×10-6/℃,硬度也显著提高.经轧制后总变形量达到80%时材料保持不开裂.
气相氧化法工艺对金刚石与石墨微粉混合物的分离效果的影响研究
陈亚芳, 王保国, 张景林, 高敏
2011, 29(4): 255-258.
摘要:
采用气相化学分离技术对金刚石与石墨微粉混合物进行了分离,探讨了工艺条件对微粉混合物中石墨的去除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微粉混合物中石墨去除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所得样品进行了性能测试(强度、纯度).结果表明,金刚石与石墨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氧化分离温度660℃,持续氧化时间7h.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气相化学氧化法不影响金刚石的性能,并且对金刚石与石墨微粉的分离很有效.
材料、制品、应用
反应球磨法制备Mg-Ni-M(M=Ni,Nb,Y,Ti)储氢材料及其放氢性能的研究
王宏宾, 年洪恩, 任秀峰, 李翔, 周园
2011, 29(4): 259-262.
摘要:
采用反应球磨法直接制备Mg-10%(质量分数,下同)(1/4M-3/4Ni)(M=Ni、Nb、Y、Ti,M和Ni比例为原子比)储氢材料,球磨在5×105 Pa H2气氛中运行30h.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示差扫描量热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形貌及热分析表征.结果表明,Mg-Ni体系中添加Ti、Y生成MgH2的量最多,而添加Nb生成MgH2量最少,Mg-Ni-Y放氢容量比Mg-Ni的多1.3561% H2;添加Y放氢温度最低,放氢温度比Mg-Ni的低20℃.
固溶温度对粉末镍基高温合金组织与蠕变行为的影响
谢君, 田素贵, 周晓明, 李柏松
2011, 29(4): 263-268.
摘要:
通过蠕变性能测试和组织形貌观察,研究固溶温度对FGH95镍基合金组织结构与蠕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热等静压后,合金的组织结构主要由不同尺寸γ′相和γ基体组成;经1150℃固溶和油冷处理后,粗大γ′相在原始颗粒边界不连续分布,且粗大γ′相周边存在γ′相贫化区;随固溶温度提高到1160℃,合金中粗大γ′相数量和尺寸明显减小,细小γ′相在晶内弥散分布,且碳化物在晶内和沿晶界不连续析出,提高晶内和晶界强度,使合金在1034MPa和650℃下具有较长的蠕变寿命.较低温度固溶合金在蠕变期间的变形特征是位错发生双取向滑移,而高温固溶和油冷合金在蠕变期间可形成位错缠结、层错和微孪晶等位错组态.
镍的合金化方法对铁基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陈文, 高翔, 张德金, 王翔, 雷龙林, 罗丰华, 崔建民
2011, 29(4): 269-273.
摘要:
针对Fe-1.75Ni-0.50Mo-1.5Cu-0.6C粉末冶金合金,采用羰基Ni粉混合和水雾化预合金化两种方法添加Ni元素,研究Ni元素的合金化方式对该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由Ni预合金Fe粉制备的烧结合金密度和抗拉强度较低,硬度较高,组织为均匀的珠光体和铁索体混合组织;而由羰基Ni粉混合合金化方法制备的烧结合金密度和抗拉强度都有提高,硬度略有降低,金相组织为分布不均匀的珠光体和铁索体,在原始Fe粉粉末颗粒周围存在富Ni区.
工艺与设备
热处理工艺对铁硅化合物相转变的影响
陈秀娟, 高恒蛟, 封小鹏, 高君玲
2011, 29(4): 274-278.
摘要:
讨论了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铁硅化合物相转变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热处理试验总结铁硅化合物的相变规律,得出了制备β-FeSi2最佳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掺杂Cu的燃烧合成产物经过热处理可显著增强β-FeSi2相,减少了α-Fe2Si5相;当铁硅原子比x(Fe)∶x(Si)=l∶3,热处理条件为800℃、2h时完全消除了α-Fe2Si5相,β-FeSi2相峰值最强,产物颗粒尺寸明显减小,大尺寸颗粒消失,内部组织比较均匀.
水雾化Cu-0.3La预合金粉制备工艺研究
解传娣, 陈文
2011, 29(4): 279-282.
摘要:
研究了水雾化工艺参数对Cu-0.3La预合金粉末的粒度分布、松装密度、流动性等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其它雾化参数不变,适当的提高高压水压力和熔融合金温度,均能使粉末细粉量增加、松装密度降低、流动性变差;而漏嘴直径的增大使得粉末变粗、松装密度增大、流动性有所提高;最佳雾化参数为熔融合金温度1200℃,水压20MPa,漏嘴直径4mm.
铁基粉末冶金零件的连接与焊接
何灵敏, 童郁彬, 毛增光, 包崇玺
2011, 29(4): 283-289,295.
摘要:
铁基粉末冶金零件的焊接性与材料成分、焊接工艺以及孔隙等因素密切相关.文章作者根据其从事铁基粉末冶金零件连接和焊接的生产与科研的实践经验,分析和评述了电弧焊、点焊、钎焊、激光焊接、摩擦焊接以及组合烧结的性能特点以及在东睦公司的应用.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新工艺以及焊接材料满足各种铁基粉末冶金零件的焊接要求.粉末冶金零件良好的焊接性,可以拓宽粉末冶金的应用领域,生产更为复杂的零件,增强粉末冶金行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文献综述
羰基镍生产技术的发展现状
李浩然, 刘欣伟, 马玉文, 赖斌
2011, 29(4): 290-295.
摘要:
简述了羰基法精炼镍的技术原理,从羰基镍产品(纳米级镍粉、微米级镍粉、气相沉积复合粉)的研究与开发、羰基镍生产设备与工艺过程优化等方面小结我国羰基镍工业的技术现状.由于热解羰基镍可以制备出性能各异、形状不同的多种产品,随着当前材料科学与技术的突飞猛进,以这些形状各异、性能奇特的羰基镍产品为原料,可以研制出许多性能优异的高新技术产品,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超细W-Cu复合粉末的制备现状
田颖, 李运刚, 焦阳
2011, 29(4): 296-299.
摘要:
随着市场上对W-Cu复合材料的需求增加,对超细W-Cu复合粉末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介绍了近年来一些超细W-Cu复合粉末的制备方法,如机械合金化法、氧化物共还原法、机械热化学法、均相沉淀法、喷雾干燥法、溶胶-凝胶法等,并简单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
粉末冶金凸轮轴的特点及研究现状
王雨萍, 贾成厂, 曲选辉, 王林山, 汪礼敏
2011, 29(4): 300-303.
摘要:
阐述了粉末冶金凸轮轴在汽车发动机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粉末冶金凸轮轴在国内外的研发现状.重点介绍了粉末冶金凸轮轴相对于传统的凸轮轴的优势和粉末冶金凸轮轴的装配方式.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造的凸轮轴具有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无污染的优良特性.
四海文苑
烧结条件与组成对含Cr粉末冶金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Francisco Castro, Shandra Sainz, Bruce Lindsley, W.Brian James, 亓家钟
2011, 29(4): 304-307.
摘要:
对先进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期望,已导致开发了更接近模拟锻钢组成的合金.像Cr等传统锻钢合金化元素,已用于提高力学性能与淬透性,而且成本可行.过去在粉末冶金中避免用铬是因为与氧相关的问题,但现在较新的合金系都含有这种元素.尽管这些合金可提供良好的力学性能与生产总成本可行,但这些合金的适当烧结仍是关键性问题.将介绍烧结条件与组成对含Cr粉末冶金钢的力学性能与显微结构的影响.
柴油机用高性能阀座材料的开发
HanataK, SakaiM, ShigeedaT, SakuradaT, 韩凤麟
2011, 29(4): 308-312.
摘要:
近年来,汽车发动机都要求较高使用性能来说,阀座的使用环境日益严酷.一般而言,设计的阀座材料的耐磨性,都是用实际发动机耐久试验评定的,试验时间都需要许多小时.在这项研究中,为柴油发动机排气阀座选择的材料制定了一个评定方法.这种评定方法是根据模拟试验和发动机耐久试验间的关系研制出的.通过对硬度与磨损间关系的多变量分析,开发出了一种耐磨性优异的、成本低廉的阀座材料.
信息动态
2011, 29(4): 313-316,278.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