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第3期

研究与开发
Cu-Al合金内氧化产物及分布的研究
申玉田, 孙建忠, 崔春翔, 徐艳姬, 张宏标, 戚玉敏
2004, 22(3): 131-134.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4.03.001
摘要:
本文利用TEM、EDS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Cu-Al合金的内氧化产物及分布,探讨了Al2O3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内氧化过程中形成的Al2O3粒子共有α、γ、θ三种形态结构.纳米级γ-Al2O3均匀分布在晶内Cu基体上,平均粒径7nm,间距平均30nm.大量Al2O3偏聚在晶界或颗粒边界上,这是Cu-Al2O3复合材料具有高晶粒长宽比的原因.内氧化所得Al2O3的形态结构与Al、O的浓度、分布及相对扩散速率密切相关.
主体聚合物对金属注射成形粘结剂性能的影响
邓剑如, 赵志刚, 严冰
2004, 22(3): 135-137.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4.03.002
摘要:
金属注射成形是一种新型的金属零部件成形技术,而粘结剂的选择与应用是其关键技术之一,在设计合成粘结剂主体聚合物的基础上,本文测定了主体聚合物的粘流温度、拟熔融指数、热分解及热失重性能,并估测了界面粘结性能,探讨了主体聚合物对粘结剂的保形性、流动性、脱脂性及粘结性的影响.
镍代钴基高温合金涂层组织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侯尚林, 胡春莲
2004, 22(3): 138-141.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4.03.003
摘要:
分析了等离子堆焊钴基高温合金Co-02、部分镍代钴基合金Co-04和镍基代钴基合金ND Co-02粉末涂层的金相组织、氧化膜形貌及其能谱、氧化膜断面形貌及其能谱.结果表明:三种合金涂层的金相组织均为白色奥氏体基体加细小Cr7C3、Cr7(C,B)3共晶;Co-02生成Cr2O3选择性外氧化保护膜,Co-04和ND Co-02有明显的局部贫Cr区,生成CoCr2O4和NiCr2O4尖晶石结构保护性氧化膜,有效地提高了抗氧化性;三种合金均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能,且按ND Co-02、Co-04、Co-02顺序依次增强.评定了它们的抗氧化级别.
ZrO2悬浮液性能研究
李明伟, 尹钟大, 朱景川
2004, 22(3): 142-146.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4.03.004
摘要:
采用乙醇为溶剂,PVB为分散剂和粘结剂,对固相的质量分数为55%的ZrO2悬浮液的制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悬浮液的粘度和最终沉降体积,确定最佳分散剂含量.悬浮液的制备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悬浮液由ZrO2粉、乙醇和质量分数为0.7%的PVB(分散剂)组成,球磨24h,目的是打开颗粒团聚体和润湿粉料;第二阶段,主要是使悬浮液与粘结剂的混合,分别加入不同量的PVB(粘结剂),球磨24h.结果表明,分散剂含量为粉体质量的0.7%时,能使ZrO2粉末得到良好的分散;当粘结剂含量少于6%时,在涂层坯体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纹;而粘结剂含量高于6%时,悬浮液中含有较多的气泡.加入0.7%分散剂和6%粘结剂,可以获得粘度适中、悬浮稳定的ZrO2悬浮液.
综合信息
会议消息四则
2004, 22(3).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4.03.013
摘要:
粉末冶金文摘
2004, 22(3).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4.03.014
摘要:
材料·制品·应用
C/C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于澍, 李溪滨, 刘根山, 浦继强
2004, 22(3): 147-150.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4.03.005
摘要:
本文对同一种C/C复合材料,经过不同温度最终热处理后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表明:随着最终热处理温度的提高,热解炭的晶粒逐渐长大,层面间距缩小,石墨化度有较大提高,从而使得C/C复合材料的摩擦表面逐渐形成薄而致密的自润滑膜,磨损量下降明显.平行纤维方向和垂直纤维方向上的导热系数均有明显上升,使得C/C复合材料刹车盘力矩稳定,峰谷比缩小,有利于制动平稳;在1800℃热处理的材料的磨损主要是由于氧化造成的,说明1800℃的热处理温度过低,对C/C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无影响.
机械合金化-加压烧结制备Fe3Al金属间化合物
尹衍升, 李嘉, 谭训彦, 张金升
2004, 22(3): 151-155.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4.03.006
摘要:
采用机械合金化-加压烧结在1250℃制备相对密度为99%、晶粒尺寸为300~700nm的Fe3Al烧结体材料.研究了球磨过程中Fe-Al粉末的结构转变及烧结体Fe3Al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Fe3Al材料的室温压缩屈服强度和压缩应变分别为1900MPa和14%,硬度61HRC,横向断裂强度和断裂韧度KIc分别高达1300MPa和49 MPa·m1/2.Fe3Al材料优异的室温力学性能来源于晶粒细化、组织均化效应.
工艺与设备
用于常规粉末冶金工艺的生坯切削加工
Tianjun Liu, Lee Attewell, Rick Armstrong, Jeff Danaher, Linda Tremblay, 郭瑞金
2004, 22(3): 156-160.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4.03.007
摘要:
生坯切削加工的好处已众所周知,如切削刀具的寿命较长,能够用可烧结硬化粉末制作形状复杂的零件等.零件生坯强度高可防止在运送过程中生坯开裂与损坏.但是,用常规粉末冶金工艺不易达到所要求的高生坯强度(约大于20MPa).因此,生坯切削加工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用魁北克金属粉末公司(QMP)新开发的高生坯强度(high green strength,简称HGS)聚合物润滑剂,正在消除使用生坯切削加工的限制.这种润滑剂的一个杰出特性是其对温度的敏感性.在压制温度55℃下整个坯件就能获得高生坯强度,这用冷压很容易达到.若将零件生坯压制到密度6.8g/cm3,随后经固化处理,甚至可将生坯强度增高到48MPa左右.这样高的生坯强度使得用常规粉末冶金工艺制造的零件都能进行生坯切削加工.本文介绍了用正时链轮进行生坯切削加工试验的一些结果.使用的材料是由QMP ATOMET 4601与HGS润滑剂组成的可烧结硬化的粉末混合料.先用冷压将链轮压制到密度约6.8g/cm3,再对用压制的生坯与经固化处理的生坯进行切削加工(在齿的中间车槽).结果表明,HGS润滑剂,特别是固化处理后,可赋予生坯足够高的强度,以进行装卡与切削加工作业.切削加工表面光滑且棱边完好.由可烧结硬化粉末制作的可生坯切削加工的链轮,能省掉热处理,大大延长刀具寿命以及改善尺寸公差.
高能球磨工艺对WO3晶粒尺寸的影响
陈春焕, 赵秀娟, 任瑞铭
2004, 22(3): 161-163.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4.03.008
摘要:
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了高能球磨工艺对WO3-Co2O3-C混合粉末中WO3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磨时间增长、球磨转速提高和装料比的加大都可有效地降低反应物晶粒尺寸,而且当球磨到一定时间后,WO3和C可以达到纳米级.适宜的制备纳米级WO3-C-Co2O3混合粉的球磨工艺参数应为:球磨筒转速400r/min,球磨时间4~8h,球料比40:1~60:1.
超细TiC0.7N0.3金属陶瓷的烧结工艺研究
熊计, 沈保罗
2004, 22(3): 164-167.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4.03.009
摘要:
以平均粒度0.13μm的TiC0.7N0.3超细原料制备超细TiCN基金属陶瓷,当用普通真空烧结炉烧结时,合金中存在大量的孔隙,造成合金性能非常差.控制工艺过程中的吸氧和真空烧结时有效的释放低熔点挥发物和有害物质,以及采用热等静压,可以获得性能优异的超细金属陶瓷材料.
轻质Si-Al电子封装材料制备工艺的研究
蔡杨, 郑子樵, 李世晨, 冯曦
2004, 22(3): 168-172.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4.03.010
摘要:
探讨采用传统粉末冶金方法制备轻质、高性能Si-50%Al(质量分数,下同)电子封装材料的可能性.研究了粉末粒度组成、压制压力、烧结温度对材料室温导热性和室温到200℃间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发现采用一定的粉末粒度组成,高压制压力、高温和适当的时间烧结能够获得综合性能较好的Si-Al复合材料.
文献综述
镍钴粉末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陈立宝, 贺跃辉, 邓意达
2004, 22(3): 173-177.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4.03.011
摘要: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镍、钴粉末,特别是超细和纳米镍、钴粉末制备技术的研究和镍、钴资源的再生利用状况;概述了国内外镍、钴粉末的应用及生产状况;分析了我国镍、钴粉末生产企业面临的现状;展望了未来十年镍、钴粉末生产工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镍、钴粉末生产工业发展的对策.
金属注射成形粘结剂的研究进展
郭世柏, 曲选辉
2004, 22(3): 178-182.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4.03.012
摘要:
本文阐述了金属注射成形粘结剂体系的设计,粘结剂脱除技术的发展过程和它们对烧结后产品力学性能的影响.改善粘结剂体系和研究合理的脱脂技术是金属注射成形技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