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第4期

研究与开发
原始粉末尺寸对Ti(C,N)基金属陶瓷烧结特性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郑勇, 游敏, 刘文俊, 熊惟皓, 娜日松, 袁泉
2003, 21(4): 195-200.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3.04.001
摘要:
用热分析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主要硬质相分别以亚微粉、亚微粉与纳米粉的混合粉(以下简称混合粉)、纳米粉为原料制成的Ti(C,N)基金属陶瓷的烧结特性、组织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硬质相TiC、TiN的粉末粒度越细,金属陶瓷的液相点越低,并且其快速致密化过程开始得越早,但主要硬质相全为纳米粉时,最终无法使其达到较高的致密度.用亚微粉制得的金属陶瓷具有常规金属陶瓷的典型结构,即"黑芯-白壳".用纳米混合粉制得的金属陶瓷,没有明显Rim相的小颗粒和具有"白芯-黑壳"结构的小颗粒的数量大大增加,而具有"黑芯-白壳"结构的大颗粒的数量没有明显的增加.部分纳米粉的加入使金属陶瓷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Al2O3/Cu复合材料内氧化粉末的制备
梁淑华, 徐磊, 方亮, 范志康
2003, 21(4): 201-205.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3.04.002
摘要:
通过引入高能球磨,为Al2O3/Cu复合材料的内氧化工艺提供了新的粉末制备途径.高能球磨可制备亚稳态的Cu-Al预合金粉末,使用该粉末进行内氧化,既可避免复杂的雾化制粉装置,又可使Al的脱溶氧化变得容易,缩短内氧化的周期;Cu2O粉末与Cu-Al预合金粉末一起进行球磨,一方面改善了粉末内氧化的动力学条件,另一方面避免了Cu2O分解后产生的富铜相.球磨过程适宜的酒精加入量为15mL/100g粉料.Cu-Al系粉末在经过96h的球磨后合金已经形成,合金粉末向层片结构发展,此时粒子已经细化.X射线衍射图谱中Al的衍射峰的消失是Cu-Al系粉末形成合金的标志,并不是晶粒细化所致.Cu-2.0%Al比Cu-0.8%Al的合金更容易细化,层片结构更突出.
亚微米碳化硅超细粉体的制备及破碎机理探讨
祁利民, 刘雅琴, 吴澜尔
2003, 21(4): 206-208.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3.04.003
摘要:
通过试验确定了一条使用搅拌球磨机粉碎碳化硅,使被加工物料一次达85%~95%的颗粒小于1μm的工艺路线,粉体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分析讨论了碳化硅的粉碎机理并对研磨粉碎曲线进行回归方程分析,得出两条曲线的回归方程,理论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度很好.并探讨影响函数关系方程的因素,为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金刚石表面镀层在电火花烧结过程中的行为及对制品性能的影响
王明智, 钟建平, 王艳辉
2003, 21(4): 209-212.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3.04.004
摘要:
用抗弯强度及测量颗粒出露高度的方法研究了表面镀覆Ti及Ti+Ni的金刚石在电火花脉冲放电烧结条件下镀层的行为,研究了镀层对制品抗弯强度及颗粒出露高度的影响,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了金刚石表面镀层与镀层之间、镀层与金属颗粒之间的放电及熔焊现象.研究表明,表面具有金属性质的镀覆Ti及Ti+Ni镀层金刚石能够参与粉末冶金过程中的脉冲放电烧结,有熔焊现象,增加了金刚石颗粒与基体金属的把持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制品的抗弯强度及颗粒出露高度.
综合信息
"2003年全国粉末冶金学术会议"将在长沙召开
2003, 21(4): 205-205.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3.04.011
摘要:
粉末冶金文摘
2003, 21(4): 241-241.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3.04.012
摘要:
材料·制品·应用
合金元素Ni、Mo、W及熔渗铜对烧结钢耐磨性的影响
吕海波, 杨德统
2003, 21(4): 213-217.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3.04.005
摘要:
通过测定加入Ni、Mo、W等合金元素的烧结钢的磨损量,研究和探讨合金元素对烧结钢磨损特性的影响及烧结钢的磨损机制.研究表明,在烧结态下,复合加入Ni-Mo的烧结钢的耐磨性最好, 而在热处理态下较烧结态的耐磨性有很明显的提高,且加入Mo-W的烧结钢的耐磨性最好.烧结钢的磨损机制均是由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共同作用的,且以磨粒磨损机制为主.由于游离铜的粘着倾向大,熔渗铜对材料的耐磨性不利.
六方片状银粉的合成
梁焕珍, 金东镇, 喻克宁, 郑宪生, 张洁, 黎少华, 李锐星
2003, 21(4): 218-223.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3.04.006
摘要:
以硝酸银为前驱物,过氧化氢为还原剂,在乙二醇(或乙醇)介质中,有分散保护剂PVP存在的情况下,通过控制H2O2/NH3和NH3/Ag不同的比例(摩尔比,MR),合成分散的球状单颗粒和六方片状银粉。本文着重考察了NH3/Ag、H2O2/Ag以及H2PtCl6/Ag对片状六方晶体银粉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H3/Ag<3.5情况下,得到的是<1.0μm的球状银粉。当NH3/Ag>3.5,且H2O2/NH3≥1时,得到厚度<0.1μm、最大投影面的长度为0.2~0.5μm的六方片状单晶体银粉。H2PtCl6是形成片状银的必要与关键条件,但不是充分的条件,PVP是形成单分散粒子的决定性因素。
W-Cu触头材料电寿命的研究
陈文革, 张珂, 丁秉均
2003, 21(4): 224-227.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3.04.007
摘要:
电器的电寿命主要决定于触头的电磨损.通过对W-Cu系列触头材料电磨损规律的研究,认为触头材料的电磨损随开断次数的变化有老炼、稳定和失效三个阶段,其中对电寿命起决定性因素的是稳定阶段的长短.而且也发现触头材料的电磨损主要是触点在断开和闭合的过程中,产生电弧或其它放电现象的热效应所造成的.材料的比热容、密度、熔点和电导率决定触头的电寿命.
工艺与设备
多层喷射沉积铝/钢双金属板的轧制
宁洪龙, 马莒生, 黄福祥, 耿志挺, 傅定发, 陈振华
2003, 21(4): 228-231.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3.04.008
摘要:
用多层喷射沉积技术制备铝/钢双金属板坯,在不同热轧工艺条件下进行了轧制.不同的热轧工艺材料有不同的性能,不同的热轧工艺对双金属的铝/钢界面结合强度有着显著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工艺参数对界面结合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的工艺参数.
氧化-还原法再生利用重合金废屑的研究
陈立宝, 贺跃辉, 张兆森, 黄伯云
2003, 21(4): 232-235.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3.04.009
摘要:
研究氧化-还原法直接再生利用重合金切屑的工艺技术,并发现,通过控制工艺参数,例如,在850℃使用氢气还原,能够采用此技术得到高质量的再生重合金粉末,其粒度细小,约为1μm,粉末形状规则;然而,当还原温度提高至900℃及其以上时,还原粉末长大,表面变得不规则.在原始颗粒的表面生长出许多根须.但随着还原温度从900℃提高至950℃,再生粉末的含氧量由0.2314%降低至0.1700%.此外,氧化-还原法直接再生的重合金粉末化学成分与原始粉末相当.
文献综述
WC-Co硬质合金的强韧化
张凤林, 王成勇, 宋月贤
2003, 21(4): 236-240.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3.04.010
摘要:
从纳米WC粉末的制备,添加稀土元素,烧结工艺等多方面综述了硬质合金强韧化的主要途径.指出:使用纳米WC粉末,添加适量稀土元素,采用先进的烧结工艺是制备超细或纳米晶高性能硬质合金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