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第6期

研究与开发
316L不锈钢粉末温压与模壁润滑的高密度成形
果世驹, 杨霞, 陈邦峰, 胡学晟, 魏延萍
2005, 23(6): 403-408.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5.06.001
摘要:
通常在室温下,用内润滑方式难以将316L不锈钢粉末压制成高密度生坯.本工作研究了316L不锈钢粉末的温压、模壁润滑和同时使用温压与模壁润滑的压制过程.研究发现:(1)模壁润滑和温压的同时使用可大幅度提高316L粉末的模压生坯密度.(2)复合润滑剂比单质EBS蜡更适用于有模壁润滑的温压过程,在工业常用的压制压力下,粒度<74μm的316L粉末的生坯密度超过7.4g/cm3.(3)316L粉末的高密度成形使得粉末颗粒强烈塑性变形,出现了晶粒内的亚晶结构.(4)同时使用模壁润滑和温压得到的高密度生坯在烧结过程不会发生体积膨胀,烧结密度超过7.56 g/cm3.
添加不同钐含量的Sm2Fe17型合金及其氮化物的研究
孙继兵, 崔春翔, 张哲旭, 吴瑞国, 刘玉岭
2005, 23(6): 409-413.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5.06.002
摘要:
通过采用粉末冶金法及密封氮化的方法,对添加不同钐含量的Sm2Fe17型合金及其氮化物的组织形貌、物相组成与结构及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多补偿添加25%钐可以使Sm2Fe17型合金退火态的α-Fe含量小于2%.Sm-Fe合金冶炼后的主相均表现为菱方Th2Zn17型结构,但快冷时优先沿{300}和{220}面长大.氮化后Sm2Fe17晶格膨胀形成Sm2Fe17Nx主相,而α-Fe的X射线特征峰未见明显移动.Sm14.2Fe85.8合金晶胞膨胀相对较小,而Sm12.8Fe87.2晶胞膨胀较大,在氮化20h时有最大△V/V=8.36%.氮化增加合金中的α-Fe含量.Sm14.2Fe85.8Nx的剩磁最高为59.5 Am2/kg,Sm10.5Fe89.5Nx磁化强度最高值为193.6 Am2/kg,Sm12.8Fe87.2Nx合金的所有磁性能值基本分布在Sm14.2Fe85.8Nx和Sm10.5Fe89.5Nx的值之间.
Co-Ti/SiC、Co-Ti/石墨体系的润湿性研究
夏云玲, 李树杰, 闫联生
2005, 23(6): 414-417.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5.06.003
摘要:
设计了Co-73.3Ti(质量分数)高温钎料,并采用座滴法研究了Co-73.3Ti/SiC、Co-73.3Ti/石墨体系的润湿性以及保温时间对接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Co-73.3Ti/SiC体系中由于活性元素Ti的加入增加了Si和C在钎料中的溶解度,体系润湿性随保温时间的延长逐渐改善,直至钎料在SiC表面完全铺展.而由于石墨结构中存在于固液界面的外缘线前的孔洞阻止了钎料铺展,保温时间对Co-73.3Ti/石墨体系的接触角影响较小.微观形貌分析表明,Co-73.3Ti钎料与SiC和石墨的界面处都发生了元素的互扩散.
材料·制品·应用
水热还原制备镍包人造金刚石
梁焕珍, 黎少华, 张洁, 金东镇, 郑宪生
2005, 23(6): 418-422.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5.06.004
摘要:
采用水热加氢还原法制备了镍包金刚石(Ni/Dia.)复合粉末.制备过程包括预处理和包覆两个阶段.对表面活化剂氯化钯(PdCl2)的用量、溶液的组分、操作温度、氢分压以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反应过程和涂层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化剂PdCl2是获得良好镍包覆层的关键.水热还原的最佳条件是:NH3/Ni摩尔比为2.4/1,氢分压为2.5MPa,温度165℃和搅拌速度为800r/min.
银/稀土氧化物触点材料的制备
黄大鹏, 贾成厂, 陈晓华, 周成, 曲选辉
2005, 23(6): 423-426.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5.06.005
摘要:
为了开发替代AgCdO的新型触点材料,本研究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Ag/REO复合材料.利用球磨机干磨混合10h,然后冷等静压(压力200MPa,保压时间30min),在RX6-15加热炉中加热到800℃,利用TXJ-650挤压机热挤压,最后在800℃进行锻造,并对不同工艺后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种方法生产的材料具有较高的致密度,相对密度达到95%以上,且保证了La2O3均匀的弥散分布在Ag基体中.该材料还具有优良的力学和电学性能,硬度为29HB,电导率达到了61×104s/m,接近纯银的导电性,可满足触点材料的要求,是有希望替代AgCdO的新型触点材料.该研究为Ag/REO触点材料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
工艺与设备
氢化燃烧合成Mg2NiH4中镁氢化反应的影响及利用
柳东明, 巴志新, 李李泉
2005, 23(6): 427-430.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5.06.006
摘要:
通过改变氢化燃烧合成Mg2NiH4时镁氢化保温时间,研究在不同合成压力下,中间反应-镁氢化反应对氢化燃烧合成产物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镁氢化反应与Mg-Ni燃烧合成反应及Mg2Ni氢化反应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镁的充分氢化在促进Mg-Ni燃烧合成反应的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Mg2Ni的氢化活性,利用镁氢化反应可以在低的合成氢压和粗的镁粉原料下制备出纯度很高的Mg2NiH4.
挤压温度对高硅铝合金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杨伏良, 易丹青, 甘卫平, 陈招科
2005, 23(6): 431-435.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5.06.007
摘要:
针对应用广泛的低密度、低膨胀、高热导、高比强的高硅铝合金,采用空气雾化水冷与真空包套热挤压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Al-30Si与Al-40Si过共晶高硅铝合金材料,并通过金相微观组织分析、力学性能检测及拉伸试样断口扫描,研究了不同热挤压温度对合金的组织形貌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高硅铝合金材料组织十分细小且Si相均匀弥散分布,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硅相晶粒增大,挤压温度在370℃~490℃范围内,硅晶粒长大不十分明显,但超过此温度区间有一个明显长大的过程;抗拉强度随挤压温度的升高、合金中Si含量的增加及原始粉末粒度的增大而下降;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合金材料的断裂方式由韧性断裂方式过渡到韧性与脆性共存的混合断裂方式.
一种新型超声波纳米粉碎机的开发研究
任振, 郑少华, 姜奉华, 王介强, 王雪梅
2005, 23(6): 436-439.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5.06.008
摘要:
将功率超声空化分散机理和机械搅拌粉碎机理的优点融合在一起,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纳米粉体粒子的生产设备,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此试验设备在未达到粉碎平衡的条件下,一次制备就获得了平均粒径为68nm(SEM测试)的纳米颗粒,其中<100nm的颗粒占到80%.扫描电镜下观察表明,纳米粒子介观分散均匀,无团聚现象,球形度较好.
低频机械振动对自蔓延陶瓷内衬复合管衬层性能影响研究
闫红彦, 潘希德, 薛锦, 董现春
2005, 23(6): 440-444.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5.06.009
摘要:
采用静态自蔓延法(static 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es,简称Static SHS)制备出陶瓷内衬复合管,研究了10Hz机械振动对具有相同外径、不同内径复合管的自蔓延反应过程、陶瓷层组织结构、硬度和物相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施加机械振动可以使自蔓延过程较快的达到稳定燃烧状态,陶瓷层致密、均匀,与基体钢管的结合性能提高.随着内径的增大,施加10Hz机械振动SHS反应的陶瓷层硬度升高,陶瓷层中依次出现了柱状晶、碎片状的柱状晶、等轴晶.添加剂中的ZrSiO4在机械振动的作用下分解得更为彻底.
粉末冶金法制备泡沫Al的工艺研究
魏鹏, 郑兆明, 柳林
2005, 23(6): 445-448.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5.06.010
摘要:
系统研究了粉末冶金法制备泡沫Al的工艺条件.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出了孔隙度为50%~85%,孔径2~5 mm的闭孔泡沫Al.讨论了发泡工艺参数对泡沫Al结构的影响.依据试验结果,我们获得的最佳发泡工艺为:发泡温度720℃,发泡时间12 min,发泡剂的质量分数为2%.在此条件下可制备出孔隙度大于80%,孔径较均匀的泡沫Al材料.
注射成形钛零件的研究
蔡一湘, 陈强, 丁燕
2005, 23(6): 449-455.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5.06.011
摘要: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MIM)是一种极具竞争潜力的钛零件低成本近终形规模制造技术,控制氧、碳污染和收缩畸变是工艺过程的关键.通过不同种类钛粉的组合,可调整体系的粉末形状和粒度组成,降低初始氧含量,改善注射、脱粘和烧结过程的工艺特性;优先选择可通过溶解、蒸发和低温裂解去除的有机粘结剂;溶剂萃取,高真空和高纯、低露点Ar气有利于高效低污染脱粘,脱粘终点为0.16%~0.20%C;增加相对密度有利于提高强度,降低氧、碳污染程度可显著加大伸长率,而烧结过程中的温度和真空度是主要因素;MIM-Ti的基本力学性能与I/M-Ti 3~4级相当,尺寸精度可控制在±(0.18~0.20)%.
文献综述
氢化燃烧合成镁基贮氢合金的研究进展
刘文斌, 徐光亮, 贾志华
2005, 23(6): 456-460.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5.06.012
摘要:
系统综述了氢化燃烧法制备镁基贮氢合金Mg2Ni的研究进展,包括制备原理、与其它制备方法的比较、影响氢化燃烧的因素以及材料的贮氢性能.同时简要介绍了氢化燃烧合成Mg-Fe、Mg-Co和Mg-Ni-Cu等贮氢合金的一些研究成果.
纳米Ni粉研制进展
刘成雁, 李在元, 刘海英, 翟玉春, 田彦文
2005, 23(6): 461-464.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5.06.013
摘要:
综述了国内外对纳米Ni粉的研制状况.介绍了一种纳米Ni粉的制备方法--封闭循环氢还原法.以NiSO4·7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沉淀方法制备纳米级的Ni(OH)2粉末,其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5±1℃,反应终点pH值>9,陈化时间1h.用封闭循环氢还原法,在350℃下还原Ni(OH)2得到了Ni粉.其粒径在20~80nm之间,纯度为99.16%.
Nd-Fe-B永磁制粉技术及特点
张健, 黄伯云, 李益民
2005, 23(6): 465-469.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5.06.014
摘要:
对几种重要的Nd-Fe-B稀土永磁粉末的制备技术如盘磨/球磨、机械合金化、熔体快淬、超声气体雾化、带铸以及HDDR(Hydrogenation-Disproportionation-Desorption-Recombination)技术进行了评论.指出制粉技术从物理破碎、快速凝固技术到氢化反应的发展,改变了合金成分及工艺设计,实现了微观结构和磁体性能的改善,促进了Nd-Fe-B稀土永磁材料的应用.
综合信息
本刊2005年第1~6期总目次
2005, 23(6): 470-471.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5.06.017
摘要:
粉末冶金文摘
2005, 23(6): 472-473. doi: 10.3321/j.issn:1001-3784.2005.06.018
摘要: